电邮问学录

雄生/整理

 

游先生近作一学术随笔,名曰“漫谈从象胥到翻译”,见http://www.agri-history.net/scholars/yxl/yxl135.htm,我在第一时间读到原文之后,因思古人也将“翻译”称为“通事”,并告知游先生,游先生据此对原文进行了补充,于是有了如下的电邮往复:

游先生:

您好。已据二稿重新上传。由“翻译”二字,我想到“番”和“释”二字。番,指外国或外族,跟外国和外族打交道时,便需要翻译;而“译”又与“释”共 “睪”,概翻译时往往跟解释连在一起,英文中的interpret较之translate也含有翻译和解释的意思。

见您的文章中引南宋*周密(1232-1298)《癸辛杂志》:“译者,今北方谓之通事。南蕃海舶谓之唐舶。西方蛮猺谓之薄义,皆译者名也。”此中“薄义”是否则“百夷”、 “摆夷”、“白衣”,即“百越”?古籍中将西南少数民族统称为“百夷”。谢谢

学生:雄生

随后游先生又有如下两通回复:

 

Zeng Xiongsheng,您好! 所释“薄义”即百越,甚是。但释“翻”字,去掉羽而论番,则错。翻字的义在羽,番只是标音,没有义。羽即飛,飞行是反复展翅的动作,故引伸出翻印、翻越、翻刻、翻繹、翻供、、翻案、翻云复雨等词组。翻译也是其一。标音兼含义的字也有,但甚少。如輪字的右半“侖”是車輪的輻,古代規定三十條,推衍出條理的義,故論字除標侖的音外,兼含有條理的言語之意。淪是水面有條理的紋,綸是有條理的絲綢,倫是有條理的人際關係等。此類字甚少。

Zeng Xiongsheng,您好!  刚才忘記了对你提出的 “译”又与“释”共 “睪”,概翻译时往往跟解释连在一起”,这也不妥,按釋的左半之釆,音辯,(注意,不是形近的采集之采,音cai)釆的义同辯。辯别不是解释,好比说这是粉红色,不是紫红色,是辯别。原文说“这是粉红色”,译成“这是粉红色”就完成任务了,没有必要再解释“不是紫红色。”  至于“英文中的interpret较之translate也含有翻译和解释的意思”,不必作这种类比。因为汉语创造和使用翻译的词义时,没有参考外语。

接着我又提出这样的疑问

游先生:

您好。多谢赐教。我望文生义,将翻译与“番”和“释”联系起来,意在理解如您文中所说的,“译”即“易”,而最后又变为“翻译”的过程,殊未深究。

不同语言之间的互通,何以演变成今日汉语中的“翻译”,其间肯定也受到文化的影响,“易”成为“译”,可能受到汉语中“同音通假”的影响,而由单字词的“译”变为双字词“翻译”,这个翻字又是如何来的呢?为什么不是别的字,如“互译”、“传译”之类,于是学生便想当然地把翻与“番”、“蕃”等联系起来,并没有文字学和史料的基础。翻,固然最初指的是鸟儿翻飞,跟“译”连在一起指语言的互换。今查“翻译”,也作“繙译”,而“繙”又与“绎”相联,皆与“理丝”相关,如此,则和 “释”,多少有些牵连,因为解释多少和理丝一样,要分出头绪。如此,看来“易-译-绎-释”之间多少有些瓜葛。汉语创造和使用翻译的词义时,肯定没有参考外语,只是外国人在翻译实践中,也会遇到与汉人相同之情形,是有translateinterpret,前者类似“翻”,后者形同“译”。不妥之处,尚祈海涵。

 

学生:雄生

 

游先生回复说:

 

Zeng Xiongsheng,您好! 这种讨论只有好处,没有浪费。translate和汉语翻译相当,interpret的主要意义是解释,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