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書叢刊綜合之部;〔後魏〕賈思勰撰,繆啟愉校釋,繆桂龍參校,北京:農業
出版社,1982 第一版
卷二
卷三
種葵第十七
蔓菁第十八菘、蘆菔附出
種蒜第十九澤蒜附出
種第二十
種蔥第二十一
種韭第二十二
種蜀芥、芸薹、芥子第二十三
種胡荽第二十四
種蘭香第二十五
荏、蓼第二十六
種薑第二十七
種蘘荷、芹、蘧第二十八菫、胡葸附出
種苜蓿第二十九
雜說第三十
卷四
園籬第三十一
栽樹第三十二
種棗第三十三諸法附出
種桃柰第三十四
櫻桃
蒲萄
種李第三十五
種梅杏第三十六杏李附出
插梨第三十七
種栗第三十八
榛
卷五
種桑、柘
養蠶
種榆
種白楊
種棠第四十七
種穀楮第四十八
漆第四十九
種槐、柳、楸、梓、梧、柞第五十
種槐
種柳
種楸、梓
種梧
種柞
種竹第五十一
種紅藍花、梔子第五十二燕支、香澤、面脂、手藥、紫粉、白粉附
種紅藍花
作燕脂法
合香澤法
合面脂法
合手藥法
作紫粉法
作米粉法
作香粉法
伐木
種地黃法
卷六
養牛、馬、驢、騾第五十六相牛、馬及諸病方法
養羊第五十七及酥酪、酪法,收驢馬駒、羔、犢法,羊病諸方,並附
養豬第五十八
養雞第五十九
養鵝、鴨第六十
養魚第六十一種蓴、藕、蓮、芡、芰附
種蓴
種藕法
種蓮子法
種芡法
種芰法
卷七
卷八
黃衣、黃蒸及糱第六十八黃衣一名麥●
常滿鹽、花鹽第六十九
作醬等法第七十
作酢法第七十一
作豉法第七十二
八和第七十三
作魚鮓第七十四
脯腊第七十五
羹臛法第七十六
蒸缹法第七十七
●、腤、煎、消法第七十八
菹綠第七十九
卷九
卷十
五穀一
稻二
禾三
麥四
豆五
東牆六
果蓏七
棗八
桃九
李一0
梨一一
柰一二
橙一三
橘一四
甘一五
柚一六
椵一七
栗一八
枇杷一九
椑二0
甘蔗二一
二二
棪二三
劉二四
鬱二五
芡二六
藷二七
薁二八
楊梅二九
沙棠三0
柤三一
椰三二
檳榔三三
廉薑三四
枸櫞三五
鬼目三六
橄欖三七
龍眼三八
椹三九
荔支四0
益智四一
桶四二
●子四三
豆蔻四四
榠四五
餘甘四六
蒟子四七
芭蕉四八
扶留四九
菜茹五0
竹五一
筍五二
荼五三
蒿五四
菖蒲五五
薇五六
萍五七
石五八
胡荾五九
承露六0
鳧茈六一
菫六二
芸六三
莪蒿六四
葍六五
苹六六
土瓜六七
苕六八
薺六九
藻七0
蔣七一
羊蹄七二
菟葵七三
鹿豆七四
藤七五
藜七六
●七七
薕七八
蘧蔬七九
芺八0
茿八一
蕵蕪八二
隱荵八三
守氣八四
地榆八五
人莧八六
莓八七
鹿八八
蔞蒿八九
藨九0
藄九一
覆葐九二
翹搖九三
烏蓲九四
●九五
荊葵九六
竊衣九七
東風九八
●九九
●一00
莓一0一
荁一0二
一0三
木一0四
桑一0五
棠棣一0六
棫一0七
櫟一0八
桂一0九
木綿一一0
欀木一一一
仙樹一一二
莎木一一三
槃多一一四
緗一一五
娑羅一一六
榕一一七
杜芳一一八
摩廚一一九
都句一二0
木豆一二一
木堇一二二
木蜜一二三
枳柜一二四
朹一二五
夫栘一二六
●一二七
木威一二八
榞木一二九
韶一三0
君遷一三一
古度一三二
繫彌一三三
都咸一三四
都桷一三五
夫編一三六
乙樹一三七
州樹一三八
前樹一三九
石南一四0
國樹一四一
楮一四二
一四三
梓棪一四四
●母一四五
五子一四六
白緣一四七
烏臼一四八
都昆一四九
引言
北宋系統本
校刊較精的崇文院刻本
錯誤很多、另有特長的日本金澤文庫抄本
豬飼彥博「校宋本」
南宋本校改的得失
龍舒刻本及黃、勞校宋本
唯一完帙不缺的宋本——明抄南宋本
從農桑輯要看元代的校改
明代刻本的嚴重錯亂
開始錯亂的湖湘刻本
校刊最壞的祕冊彙函——津逮祕書本及其不良影響
《津逮》本在國外的貽誤——日本山田羅谷刻本
清代勘誤工作的努力及其成就
勘誤工作的兩大系統
吾點系統本的來歷及其發展經過
吾點的精確校勘
漸西村舍本校勘的疏淺
黃麓森校本的比較深入
黃廷鑑系統的初校本——《學津討原》本
黃廷鑑的進一步校勘
張定均和張步瀛的累續加校
現代科學知識的整理
《齊民要術今釋》
日譯本《齊民要術》
附錄二 《齊民要術》主要版本的流傳
引言
北宋崇文院刻本
日本金澤文庫舊抄卷子本
南宋張轔刻本
南宋本的明代抄本
元代刻本的推測
明代馬直卿刻本
明末胡震亨——毛晉刻本
日本山田羅谷刻本及仁科幹覆刻本
清代張海鵬刻本
清末袁昶刻本(漸西村舍本)
附錄三 本書引用古文獻書目